武汉市工作室品茶武汉市工作室品茶

周日杂志/世界龙王 欲再飞腾

  上图:霍沃标与刚制做好的周志世再飞龙舟合影。下图:进入“龙舟月”,日杂作为“中国龙舟之乡”的界龙东莞中堂镇各大龙船厂所制作的新龙已陆续骏水。图为新龙骏水现场。周志世再飞\大公报记者黄宝仪摄

  随着一串鞭炮声响起,日杂前来接龙舟的界龙健儿们站在“新龙”两侧,只听一声号令,周志世再飞大家推着龙舟一步步进入船厂前的日杂河中。入水后,界龙伴随着铿锵的周志世再飞鼓点,健儿们举桨、日杂插桨、界龙拉桨,周志世再飞动作整齐划一、日杂配合默契……看着“新龙”在江面上劈波斩浪,界龙东莞市中堂镇龙舟制作技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霍沃标脸上露出了自豪又满足的笑容。作为家族第六代传人,霍沃标的龙舟造船技艺享誉东莞,在业内有“龙舟奔驰”的美誉。他设计的“中龙”曾助力中堂海鲨俱乐部于2011年在香港荣膺“世界龙王”称号。霍沃标之子霍文忠对未来拓展香港市场充满期待,他希望进一步拓展湾区市场,让百年龙舟制作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推广。\大公报记者 黄宝仪

  锣鼓喧天,百舸争流。每年端午前后,龙舟赛如火如荼进行中,珠三角的大小水道热闹非凡。繁华的背后,是江边遍地木屑的简陋厂房里,一群上了年纪的老艺人,一边聊天,一边娴熟地舞动斧头、刻刀、墨斗等,用传统的工具、传统的技法纯手工制造龙舟。这样的景象,在东莞中堂已经上演了数百年。

  “没有天赋,很难做龙舟传承”

  在依水而栖的中堂镇,龙舟制造是当地有名的产业。霍沃标,1952年出生于中堂斗朗造船世家。作为家族第六代传人,中堂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人,霍沃标从事龙舟制作已有50余年。“当年我就是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家传秘笈’,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龙舟事业。”霍沃标一边向记者展示一本薄薄的泛黄笔记本,一边回忆自己的从业经历。所谓“家传秘笈”,其实是一本龙舟尺寸簿,不到5毫米厚的小本子里,犹如天书般的文字,记录的是龙舟各部件的尺寸以及安装的角度。

  龙舟制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以选底骨为开始,随后要经过起底、起水、做大旁、做横挡、做坐板、安龙肠、上桐油灰、刨光、涂清漆等十多道工序。“我从做龙舟的第一天起,就表现出天赋,不需要水平尺,哪怕是1、2毫米的差别也能看出来。”霍沃标颇有些洋洋得意地告诉记者,“没有这种天赋,很难做到龙舟传承。”原来,确保水平在龙舟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一丁点的不平衡都会影响龙舟在竞赛时的表现。难怪,能一眼看穿水平的霍沃标,在业内被称为“人肉水平尺”。

  被“老天爷赏饭吃”的霍沃标,能成为龙舟制作传承人,不仅因为其有天赋,更重要的是他有创新精神。“我最擅长的是‘三角底’,近年的龙舟订单大多也来自‘三角底’。”霍沃标告诉记者,以前制作的龙舟大多是蝴蝶底,适合表演,但是现代客户购买龙舟更讲究行进速度,因此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龙舟变得更轻便。

  “1997年开始尝试,直到2012年三角底的龙舟正式上市。”耗费如此漫长的时间,霍沃标成功改良的新船,帮助中堂一村队在龙舟赛事中夺冠。改良的新船,就是将原来的蝴蝶底改为三角底,将原来的木油改为专用木器漆,霍沃标通过技艺上的创新改革,推动了龙舟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霍沃标的船厂内挂满了来自于福建福州、东莞石龙、中堂等客户送来的锦旗,客户亲切地称他的船为“龙舟奔驰”“飞龙第一”。

  对拓展香港市场充满期待

  1997年,对于霍沃标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在这一年,他为中堂镇海鲨龙舟俱乐部设计制作了一条训练及小型比赛使用的“中龙”──全长22米,宽1.2米,为传统龙舟的中等尺寸,俗称“中龙”,可供14对划手即28人同时划桨;杉木材质,质量轻吃水浅。如今,该龙舟被收藏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里,配合底部使用现代科技做出水波纹的效果,让龙舟展示呈现出如在江河竞渡般场景。

  如此珍而重之地收藏、陈列、展示,不仅因为尺寸缩小极为考验龙舟制作师傅对龙舟尺寸的变换及运用,该龙舟展现了中堂镇龙舟制作非遗传承人娴熟的制作技巧和工艺,更因为它的“威水史”:使用该龙舟训练的中堂海鲨俱乐部曾于2011年获得在香港举办的2011世界龙王贺国庆龙舟比赛“世界龙王”称号;2013年再次卫冕……它陪伴中堂海鲨龙舟俱乐部在世界各大赛事上屡获殊荣。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依然可期。一直希望接到香港订单的霍沃标今年得到了好消息。霍沃标之子霍文忠告诉记者,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有香港客户在熟客带领下前来考察,希望通过定制龙舟提高哪怕是一两秒的竞技速度。霍文忠对未来拓展香港市场充满期待,他希望继珠三角及广西、福建订单之外,有机会进一步拓展湾区市场,让龙舟制作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推广。

赞(593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武汉市工作室品茶 » 周日杂志/世界龙王 欲再飞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