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知识产权法治护航新质生产力向新出发 正文

知识产权法治护航新质生产力向新出发

来源:武汉市工作室品茶 编辑:时尚 时间:2024-05-02 02:03:47

  AI地理元宇宙巡展现场,知识市民沉浸式体验。产权

  开展专题活动,法治提升“正版正货”社会影响力。护航

  企业送锦旗感谢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新质新出高效服务。

  特种电缆产业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生产

□苏报记者 葛 芝

每年的知识4月26日,全世界都会关注同一个话题:“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产权

在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法治苏州发布了“2023年度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护航对比去年同期,新质新出不少新成果的生产数量稳中有升。一组组数据的知识“上扬曲线”,正是产权一座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表现。

新质生产力,法治关键在“创新”,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能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驱动新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在苏州,日益增强的知识产权“软实力”,早已成为是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坚强的“硬支撑”。

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去年以来,苏州依托“最好营商环境”——“法治”之力,聚起知识产权资源,链起知识产权服务,用好知识产权成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强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科学勾画创新发展路径

激发创新活力、维护市场秩序,需要规范化、科学化引路;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法治护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作为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立法计划正式项目,前天,苏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

条例草案的条款涵盖了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等不同类型,进一步完善了苏州市知识产权基础制度,着力构建多元保护体系。同时,条例草案围绕苏州市地方特色和知识产权工作的先进经验,补充了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企业上市知识产权合规、国际知识产权服务等内容。聚焦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存量专利转化难、专利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企业海外维权难、知识产权人员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条例草案突出了创新成果转化运用,知识产权服务保障、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内容。此次地方立法,对于推动破解制约知识产权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去年以来,苏州进一步完善地方法规体系,除了高标准推进《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制定出台以外,2023年7月1日起施行的《苏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中,设置了知识产权专章,为苏州构建和完善全过程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提供了法治化助力。即将于今年9月施行的《苏州市洞庭山碧螺春茶保护条例》,是全省首部规范单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地理标志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其中针对洞庭山碧螺春茶品牌保护的需求,明确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施产地溯源管理、规范地理标志保护等。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高效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热忱服务尽职责,恪尽职守高效率”,日前,吴江市兰天织造有限公司以送锦旗的方式,为苏州市市场监管局下属的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专利预审服务“点赞”。兰天织造是纺织行业“智改数转”的领头企业,在“智改数转”过程中,企业积极通过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通道提交专利申请,更加高效地保护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创新成果。

目前,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围绕新材料、生物制品制造、数字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开展专利申请预审服务。通过专利预审后,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由传统申请流程的平均22个月压缩至2.5个月。数据显示,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去年受理的数字智能制造产业领域预审申请就达3437件,帮助相应创新主体快速授权发明专利1719件,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肥沃土壤。

做优知识产权源头服务,需要专业载体支撑。为此,苏州加快建设“1+10+N”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了以1个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主体、10个县级市(区)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为主干、N个镇(街道)以及特色产业园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为网格的公共服务网络,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努力打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均等可及。目前,全市已完成7家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和20家知识产权工作站(商标品牌指导站)布局。

一批专业化保护服务平台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常熟(纺织服装)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面向纺织服装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工作,外观专利审核从普通申请的6个月缩短至最快7天,达到快速确权的目的,更好地保护本地服装产业的原创设计。国家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中心苏州分中心助力对接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和信息资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切实提升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护航外向行”综合法律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国际贸易政策法规研究、法律投诉与咨询、商事纠纷调解、贸易摩擦应对、资信信息发布等多项服务工作……

一记重拳,震慑四方。2023年,全市开展了“护航”“铁拳”“蓝天”等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各行政执法部门查处涉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和特殊标志、商业机密等知识产权案件1344起,办理知识产权维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57起;市市场监管局面向609家知识产权重点保护企业开展监测工作,为企业检测到疑似侵权线索7100余条,成功维权案例超170起。同时,全市法院全年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730件,同比增长18.09%,审结率超99.76%。全市检察机关依法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罪犯138人,同比上升6%。市公安机关侦办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60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29人,侦办公安部督办案件2起,公安厅督办案件4起。

“协同+多元”保护亮点频现。苏州会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开展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工作,与上海徐汇、安徽阜阳等地建立知识产权案件线索通报、案件协办、定期会商等联动保护制度;吴江区市场监管局联合青浦和嘉善市场监管局、法院、检察院签署《关于建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知识产权领域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意见》,加大对知识产权领域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版权局、市文广旅局等部门共同推进涉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共建工作,会同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开展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五庭协同”工作机制实施意见,在涉光电领域技术秘密纠纷案中以“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方式定分止争。此外,依托“苏知和合坊”等多元解纷平台,苏州还有效推动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知识产权纠纷预防和化解。

“高质量推动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建设,为企业提供了更为稳定、公平、透明、有序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也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创新点,也在区域发展中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动知识产权转化利用 激活产业创新发展动能

作为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的数据资源丰富、具有权威性和国际化特点,和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天然契合,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融合度高。

今年年初,一场“新年第一会”,吹响了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号角,解开了“1030”产业“密码”里的新布局,要求加快构建由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产业是重点培育壮大的新兴产业。苏州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通过资源融合、模式创新,激活产业创新发展动能。

PET作为当前最尖端的分子影像设备之一,在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研究和早期诊疗中有独特优势。PET的研制横跨材料、核电子、计算机、生物医学等13个学科,技术门槛极高,全球市场被“GPS”三家跨国公司垄断。苏州瑞派宁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全球首创的“MVT方法”,解决了PET超高速脉冲精确采样这一世界难题,开创了全数字PET成像,打破了国外巨头在技术上的垄断。然而,受困于PET极高的技术难度、成本以及高端医疗器械融资难等问题,数字PET在中国的应用普及之路极为艰难。为此,瑞派宁团队另辟蹊径,确定了以专利许可为主的专利转化运用模式,吸引下游厂商和资本广泛关注并参与市场化,已助推下游医疗器械公司实现估值25亿元,完成七款“全球首创”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NMPA认证,催生首个全数字PET行业标准,首次实现国产高端数字PET产品的海外销售,全数字PET产品正以“燎原”之势在全球推广普及。瑞派宁团队也因此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首届全球奖、第22届中国专利奖金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诸多荣誉。

另一方面,借力“知识产权+金融”模式,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有了更多“源头活水”。2023年3月,以“聚力创新 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金融专场活动举办,苏州市知识产权金融实验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信知贷”发布,推动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知识产权混合质押、投贷联动、证券化等创新试点工作。现场,15家银行分别与28家生物医药企业签署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协议,为企业授信共计4.48亿元。这些款项被用于科技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及专利转化等发展需求。

如今,创新性企业越发注重发挥专利本身的技术供给作用和专利制度的激励创新。一场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金融专场活动,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提供支持;及时推出的“信知贷”等产品以及“知惠行”等活动方案,解决企业了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2023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数就达952笔,质押登记金额达162亿元,保持全省第一;全国首单生物医药技术与知识产权对外许可收益权融资银团贷款、全国首单药品专利链接保险、全省首单数据知识产权安全保险也都在苏州落地。

为了更科学精准地帮助企业开启专利转化运用的“快速通道”,苏州把培育高价值专利、推动专利转化运用作为支撑科技创新和服务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分类别、分领域梳理分析全市重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现状后,为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量身定制企业知识产权登峰、高价值专利培育、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等计划项目,市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知识产权成长型企业、优势型企业、引领型企业由低到高逐级开展培育,这座“金字塔”型强企库内,接受培育的企业已超过5000家,累计培育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达1398家。全市185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依托行业核心企业、单位力量搭建运行的平台,也起到了引领提升的支撑作用:全国首个产业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特种电缆产业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落地,推动知识产权、标准与市场活动紧密融合,提升国产特种电缆的国际竞争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路径更加明晰。全国首个“纳米技术应用产业概念验证中心”成立,弥补了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研发成果与市场化产业化成果之间空白的关键环节,为创新主体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提供有益尝试。立足苏州建立的“长三角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聚焦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需求,融合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搭建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长三角相应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

凝聚知识产权服务合力 匠心打造保护服务标杆

2023年6月,全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正式启动,苏州成为江苏唯一首批开展试点的城市。为了推动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苏州出台并实施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建成统一办理各类知识产权业务线上线下全面协同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一窗通办+一网通办”的公共服务新局面,跑出便民利民“加速度”。

由“国内”到“国际”,苏州聚焦提升国际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有了新举措。在全国率先建成知识产权国际服务平台,提供完整全面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法治信息和国际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对接通道。2023年,组织13个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开展专题活动14场,辅导出口企业30家,助力企业监控境外专利权法律状态16697件。帮助凯伦股份有限公司找回“失踪”的18个国家57个商标;帮助昆山合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应对美国专利侵权案,迫使原告主动提出有利于合朗的和解。今年3月,知识产权国际服务平台案例“着力建设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平台”入选苏州市涉外法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

让“专人”变“专家”,苏州配强知识产权服务人才队伍再见新成效。去年,市市场监管局在市委人才办指导下,启动了新一轮姑苏知识产权人才计划,依托本土培养人才评价标准和人才使用机制,给予培养人才配套项目经费支持,组织企业总裁总监、知识产权师、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等各类培训,惠及数千人。

把“难题”变“经验”,苏州为企业再添知识产权保护“智囊团”。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指导成立苏州市企业上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以“体检+培训+课题”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为全市拟上市或已上市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全方位服务,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精准“问诊”企业48家,提供专题诊断报告超160份,同步开展一系列企业上市培训,制定企业上市知识产权规范标准体系,为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质量提供重要支撑。今年年初,该中心的《精准“体检问诊”护航苏企上市之路》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优秀案例,成为江苏省内入选的两个优秀案例之一。

随着苏州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引进全国首批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常驻代表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供给越发丰富。

今年,苏州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强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加快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势赋能,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0.1154s , 8282.625 kb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知识产权法治护航新质生产力向新出发,武汉市工作室品茶  

sitema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