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罚没收入”正数排行榜,本质上是“营商环境”倒数排行榜

 人参与 | 时间:2024-06-27 16:19:05

这几天,罚没收入很多人都在为5月份的各地数据而惊叹,不出意外,正数质上又是排行排行很多的负增长,其中,榜本榜有一些数据甚至创下历史记录。营商

比如,环境5月末,倒数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罚没收入创下有记录以来的各地低值。

而5月末的正数质上狭义货币(M1)余额更是同比下降4.2%,连续两个月负增长。排行排行这也是榜本榜有记录以来,第三次负增长,营商而且连续两个月的环境负增长,更是属于历史上首次。

还有,6月14日,民政部发布的1季度婚姻登记数据,结婚登记数量为196.9万对,较2023年同期减少了17.8万对,

如果再看看财政部不久之前公布的今年1-4月账本,更是几乎都在降,比如,税收收入同比下降4.9%;企业增值税,同比下降7.6%;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7%;土地和房地产契税同比下降7.1%;土地增值税同比下降4.5%。

情况,确实不太乐观,哪怕是习惯唱好、嘴硬的专家,也缄口不言。

但1-4月份财政账本中,非税收入却达到了13988亿元,同比增长9.4%。这是目前为数不多一项正在快速增长的数据。

其背后,主要是罚没收入在支撑。



对于罚没收入,大家都不陌生。

对此,本来其实也没啥可说的。

违规了,罚款很正常,以儆效尤,长长记性,不然,大家故意违规岂不乱了套,然而,当这部分收入占到一个城市收入10%以上,甚至到30%,就有点很不正常,

是这个城市的居民素质普遍低下,经常违规?还是这个城市正在以“罚没收入”的方式来进行财政创收,毕竟,当前很多时候违规行为的出现不是因为居民故意的,而是设计上本身就存在问题,比如,商业区和小区停车问题,如果当初设计建设时,考虑到车辆增长情况,配套足够设施,那大家自然不会停在路边,而是规范停车。

所以,罚没收入的提升,是什么概念?

其实不需要过多解释,大家都明白。

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明白,心知肚明,所以,这份“罚没收入”正数排行榜,本质上其实是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倒数排行榜。

越穷越罚,越罚越穷。

通过这种方式和手段来进行创收,其实并不妥当。当前,地方财政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地区为了平衡开支,罚没收入其实一直都在增加,这也是整体非税收入会增长这么快的一个主要原因,但相比于通过这种方式去创收,去保体制内的薪酬开支,不如转变一个思路,在节流上多下功夫,推动体制内降薪、精简人员。

以体制内过紧日子的方式,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