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打造以大模型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人参与 | 时间:2024-06-28 05:32:12

□苏报驻园区记者 肖瑶

大模型正引领新一轮人工智能变革。苏州

上周,工业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深度行首站就来到了苏州工业园区。园区引擎这是打造大模的新一场干货满满的供需深度融合盛会。

近年来,质生国内大模型产业发展迅速,产力一批又一批的苏州大模型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对这些大模型公司而言,工业最迫切的园区引擎问题就是应用落地。

而苏州工业园区拥有雄厚的打造大模的新产业土壤,正是质生企业大模型深耕布局的首选。

园区始终坚持走科技强到企业强、产力产业强、苏州经济强的工业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园区引擎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686亿元,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连续八年居第一,在国家高新区排名中列第四。

近年来,园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不断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目前已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1700家,上市企业19家,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初步打造了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园区,人工智能赋能的效应,已然开始显现。

推动落地

垂直行业专业模型百花齐放

大模型与行业应用融合,是企业“玩家”们的共识。

这场对接会内容十分丰富——提供精准供需对接、打造“赋能服务团”、形成场景供需目录、建设“赋能联合体”和展示优质成果……

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看来,对接活动要选择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或应用场景丰富的地区定期召开。园区既是特色鲜明的工业强区,也是国内最早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地区之一,既有供需对接签约,也有供需赋能路演、服务能力展示等,气氛热烈,效果非常好。

园区正日益成为最友好的大模型应用落地城市之一。

目前,园区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建设为引领,加强重点场景应用突破、牵引行业生态集聚,依托AI大模型加速千行百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在为国内大模型突破发展不断贡献代表性样本的过程中,全力打造一流的AI大模型应用创新高地。

在园区,从通用大模型、专用垂直领域模型到企业级GPT产品工具研发应用,从语言计算、芯片设计到科技信息服务,以大数据驱动的通用大模型和以知识驱动的垂直行业专业模型深度融合,形成多个应用标杆。

通用大模型领域,思必驰在对话式语言基础大模型领域技术积累丰厚,已经发布了集理解、生成、表征三大能力于一体的Dialogue Foundation Model(DFM-2)大模型;

垂直领域模型,企查查是全球首个移动端一站式企业信用新兴查询服务企业,其全球首款商查大模型——企查查“知彼阿尔法”,用AI技术赋能企信大数据创新,打造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产品;

智慧芽致力于科技创新情报和知识产权信息化服务,自研的“智慧芽GPT”是基于知识产权与研发创新场景开发的大语言模型技术,满足知识产权、研发创新、生物医药等不同垂直领域的专业需求;

清睿教育发布教育领域专用大模型“ArynGPT”,可支持双语对话,并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自动生成英语考试题目,大幅提升教学效率,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另外,苏州实验室、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人大等高校、科研院所也在积极谋划布局大模型,推动大模型技术在应用领域落地。

生态繁荣

持续推动大模型创新发展

垂直行业专业模型的百花齐放,背后是园区大模型行业发展的“生态繁荣”。

——产业能级显著提升,园区积极推动企业布局通用大模型、专用垂直领域模型以及企业级GPT产品工具研发和应用等大模型赛道。截至目前,园区已有上百家企业开展大模型开发,涵盖政务、文旅、教育、医疗等领域;

——算力支撑不断强化。目前,国科数据中心自建及共建算力规模已超400P,可调集算力资源约1000P;新建元数科围绕2.5产业园、阳澄数谷等地建设边缘云,向企业提供“一站式”云服务;

——创新成果加速涌现。除了思必驰、同程、智慧芽等3家企业大模型通过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企查查、海赛分别获批江苏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江苏省重点领域首版次软件产品;天聚地合、思必驰、智慧芽、欧软等4家企业获批苏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项目;

——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依托江苏省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建设,推动数据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打造品牌数据企业,为大模型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依托中科大苏州高研院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学术科研优势,围绕数据要素、工业软件、智能无人系统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展大模型应用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及工程攻关能力;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举办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交流活动,促进企业间关键技术合作和业务场景对接。打造园区“基础+行业+应用”大模型发展生态,召开大模型企业支持举措讨论会,梳理完善大模型备案相关补贴、人才激励和金融服务等支持举措。

大模型研发,平台、算力、生态等缺一不可。

园区正依托算力、算法、数据、场景以及企业集聚等优势,持续推动大模型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算力保障,夯实数据支撑,提升垂直领域攻关能力,实现垂直领域内的精准应用。

双向奔赴

打造大模型应用创新高地

产业土壤的深厚、应用场景的广阔、产业数据的专业,是企业大模型深耕布局的首选。

带着工业强市的传统基因,园区聚焦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等重点方向,集聚相关企业超1700家,2023年产值达1006亿元。培育了华兴源创、同元软控等细分赛道行业龙头,微软、华为、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相继在园区设立软件研发或创新中心,汇博机器人、聚合数据等一批企业获评国家工信部试点示范项目。

同时,园区不断从政策层面、市场层面等多维度,积极推进技术在当地的落地生根,实现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

园区获批江苏省首批软件名园、江苏省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江苏省信创先导区;中科ICC入选工信部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华东地区唯一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平台落户园区;思必驰获评科技部“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为江苏省首家;思必驰、同程、清睿教育3家企业通过国家网信办大模型备案,占全省一半,企查查,聚合数据大模型正在备案申请中……

这是一场技术与场景的双向奔赴。

随着大模型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园区也已重点布局这一新赛道,并在去年底率先发布专项行动计划,将大模型和算力纳入区域“623”产业体系,依托实体经济、场景资源、企业集聚等先发优势,从算力基础支撑、数据要素供给、技术攻关提升、企业集聚攀高、应用场景落地、一流生态构建六方面进行全链条布局,力争到2026年,实现将园区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产业集聚区。

下一步,园区将进一步完善规划落实机制、加强创新要素供给、加快应用场景建设、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做好大模型应用监管,加快打造以大模型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园区逐步推动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越来越多的智能故事将在这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