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工作室品茶武汉市工作室品茶

一线教师:强烈要求学校成立一个新机构,不需上课,我们没意见

三十年前,线教学校很多中小学校的师强上课内部机构只有教导处、政教处和总务处。烈求随着时代的成立发展,现在的个新中小学校内部机构更加健全,教导处(教务处)、机构政教处(德育处)、不需办公室、线教学校总务处、师强上课团支部、烈求党建办、成立教科研室、个新工会等内部机构把学校的机构分工搞得越来越细,这些机构是不需维持学校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虽然与三十年前相比,线教学校学校内部的机构更多了,但是有一线老师建议,学校应该再成立一个新机构,这个机构的老师可以不上课,就做一件事就好了!


学校机构增多,领导职位增加

学校机构增多,促使学校内部“领导”职位的增加。三十年前,一个1000多名学生规模的学校,校长、副校长各一人,教导主任、政教处主任和总务主任三名中层领导,全校的领导一共就五人,学校也正常地开展了各种教学业务。

现在的中小学,拥有1000多名学生规模的学校,一般设正校长一名,书记一名,副校长3-4名,工会主席一名,这些人都属于“校级领导”,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办公室主任、党建办主任、团支部书记、教科室主任各一名,这些人属于学校的“中层正职领导”,各处室还会配备一至两名副主任,工作人员若干。某个学校一共有教职员工40多名,其中拥有“领导头衔”的老师就近30多名,“将多兵少”的情况在一些学校甚至更加严重。


一线老师工作量越来越多

一些学校在教学任务分配时,根据不同的领导职位设置相应的工作量,例如校级领导每周4节课为满工作量,中层领导8节课为满工作量,普通老师每周15节课为满工作量。学校内部机构增加,领导职位增多,一线老师承担的工作量越来越多。

与三十年相比,如今的学校除了开展正常的教学业务以外,还承担很多非教学业务,甚至很多时候非教学任务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业务的开展。学校内部机构增加,领导职位增多,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应付各种“检查”,但是学校的“领导们”并不会自己亲自准备“迎检”的各种材料,还是会把任务分解给一线教师。


前一段时间,某学校参加市级“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迎检档案中涉及党建、德育、安全、师德考核、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等各项内容,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学校领导把迎检任务分给了全体教师,很多老师在迎检档案整理方面并不擅长,整理出来的档案不符合要求,没有被学校领导验收上,只有深夜加班继续整理。

一线教师本身工作量就大,除了开展正常的日常教学工作,还要面对学校各个处室、各位领导要求上交的各种迎检档案,整天是疲惫不堪。

强烈建议学校成立一个新机构

有老师向学校建议,强烈要求学校成立“档案办”,“档案办”的老师可以不用上课,只用负责学校的一切档案整理工作,如果有上级来检查,学校领导和“档案办”的老师们自行准备,不要再干涉一线老师的正常教学活动。


在学校内部机构增多的情况下,老师们还强烈要求新成立一个新机构,其背后暴露的是基层学校面对各种迎检任务时的“尴尬”。笔者认为,学校内部成立“档案办”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迎验工作”,才是关键。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赞(486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武汉市工作室品茶 » 一线教师:强烈要求学校成立一个新机构,不需上课,我们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