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工作室品茶武汉市工作室品茶

“人造天才”姜萍,一个非常拙劣的谎言

网上还在各种吹捧姜萍。人造天才

有关这个中专生的姜萍家长里短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个非快拍成一部电视连续剧了。常拙

在媒体连篇累牍地疯狂报道下,人造天才在各类小道消息的姜萍极力散播下,在吃瓜群众的个非津津乐道下,姜萍已经从当初的常拙数学大拿演变为年级第一,从严重偏科演变成全能天才,人造天才甚至连姜萍同样考上中专的姜萍姐姐也被认为“学习成绩出众”,名牌大学不破格录取江萍就是个非不识才,教育体制不改革就还会埋没很多像姜萍这样的常拙人才......

但随着讨论的深入,不少人看出了破绽,人造天才这个所谓“天才”也要被打回原形了。姜萍

比如我上篇文章提到,个非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虽然名为“全球”,但主要由中国学生参加。

而且,很多学霸只求拿到入围决赛的门票,并不刻意追求预赛名次,到了决赛才会真正发力。决赛拿奖的人预赛成绩往往不怎么样,甚至排名还很靠后。相反,很多预赛成绩好的人,决赛成绩并不怎么好。比如2021年预赛的第一名,决赛却连名次都没拿到。

而且,预赛是线上答题,两天时间,还没有监考,实质上是一个筛选性的报名考试,有一定的门槛,但门槛并没有多高。

所谓“全球第12名”的名头看起来吓人,但其实没多少含金量。要想证明自己有过人的实力,还得拿决赛成绩说话。

这是很容易就能查到的信息,媒体们却纷纷视而不见,还一直恬不知耻地拿“全球12名”做噱头,欺骗不知内情的吃瓜群众,蹭流量蹭得飞起。

当然,最能揭开这个“天才”画皮的是,姜萍板书里出现了各种书写错误。比如:右上角求和把sigma写分开了,中间余元公式把z写到指数去了,右下微分写错了,左边求和0到-1,gamma函数写成t函数。



有人辩解这是摆拍的照片,板书不是姜萍写的,只是她拍照的一张背景图。但其实这并非照片,而是一个视频,视频里清晰记录了整个书写过程正是出自姜萍之手。

这些都是非常离谱的错误,而且如此密集出现,可以确定姜萍根本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她完全不懂高等数学。

这个视频骗骗门外汉可以,但在专业人士面前无疑是要露馅的。

此外,还有人挖出姜萍的月考成绩,满分150分的试卷,姜萍只考了83分,很难想象一个中专数学都只考83分的人,会懂高等数学,甚至还大言不惭地夸口自己掌握了难度更高的偏微分方程。



至于媒体所说姜萍中考考了621分,可以上四星高中却没上。真实情况是2022年涟水中考满分760分,姜萍的621分很差,上不了重点中学。涟水有两所四星高中:涟水中学免费生(占30%)录取分数线713分,自费生655分;郑梁梅中学本校两档录取分数线为683和655,分校为645和638。姜萍的分数只能上普通高中,在江苏这种高考大省上普通高中基本上上不了正规大学,不如上中专。这才是她上中专的真实原因。

姜萍暴得大名也有玄机。这次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入围决赛的第26名是一位初中生,如果全球12名的中专生很厉害,那么全球26名的初中生能差到哪里去?怎么没见媒体大肆宣传这名初中生?很难说这个“人造天才”背后没有推手。



最不能容忍的是,网上的质疑声越来越大,主流媒体却愣是装作看不见,甚至连基本的调查求证都不做,继续闭着眼睛吹捧这个“人造天才”,无耻地编织一个“中专生逆袭清北”的神话。

当然,对于如今的主流媒体来说,这是惯常操作。但凡出现热点话题,他们不仅步调一致,连口径也惊人一致。就像提前商量好似的,几乎听不到异样的声音。

你可以说学新闻的不懂数学,他们看不出这其中的破绽。可是即使不懂数学,也可以请教懂数学的人啊。在不懂的情况下,面对质疑还装作没听见,这哪还有一点新闻的求真精神?

作为拥有话语权的主流媒体,眼里只有流量,没有真相,其实是很可悲的。

中专生逆袭清北生,这是一个荒诞的现实主义故事。这个故事,让很多真正努力的人觉得自己皓首穷经、刻苦学习多年,还比不上一个靠造假就能得大名的中专生。让很多求真务实的人觉得,真相在流量面前,简直一文不值。

现在的姜萍,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是个网红。有主流媒体的“助攻”,有无数吃瓜群众的追捧,她可以继续在全网享有“天才”之名,以后专心做一个营销“天才”名号的网红。

赞(778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武汉市工作室品茶 » “人造天才”姜萍,一个非常拙劣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