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工作室品茶武汉市工作室品茶

绿色大写意点睛生态文明城

□苏报驻张家港记者 杨溢 陈梦娇

“悄悄告诉大家,绿色就在上周,大写我在张家港湾和震旦鸦雀有了第四次约会。意点”在近日举行的睛生张家港市六五环境日主题活动上,鸟类摄影师徐国忠分享着与“鸟类大熊猫”震旦鸦雀的态文奇遇故事,“近年来,明城张家港坚持‘共抓大保护、绿色不搞大开发’,大写国家级保护动物频频出现在张家港沿江,意点港城的睛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震旦鸦雀的态文家也越来越漂亮了。”

喜欢来港城安家的明城可不只有震旦鸦雀。根据最新的绿色张家港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写该市累计发现1216种物种,意点涉及9个类群。其中不乏乌鸫、黄腹山雀等中国特有鸟类,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等一大批稀有物种。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港城“安家落户”,成为张家港持续多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力见证。

作为全国唯一连续六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张家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全域实施生态宜居工程、全局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全民共建共享绿色生活,用绿色大写意点睛生态文明城。

以绿为笔,精描美丽港城工笔画

一江碧水,风光旖旎。初夏时节的张家港湾也迎来了最美的时刻。草木丰茂,白鹭翩跹,移步皆景。不远处,市民游客悠闲散步,放飞风筝,尽情享受与自然的“约会”。

全长12公里的张家港湾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道大弯,曾几何时这里密布着8座工业码头、7万平方米堆场,扬尘、污水、噪音等污染着周边环境,是让人避之不及的“工业锈带”。

2019年,张家港启动“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通过“堤坡覆绿、还滩于江、植树造林”三大工程,将沿线的“生产岸线”全部调整为“生态岸线”,打造140万平方米的滨江亲水景观带。

张家港湾的绿色蝶变是港城守护长江母亲河,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美丽注脚,其背后更见张家港以生态工程为引领,筑牢生态文明之基的大手笔。

近年来,张家港市以张家港湾、黄泗浦生态公园、大伯墩湿地公园、新海坝生态湿地公园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为依托,加速推进长江沿岸造林绿化和农村造林绿化工作,同时结合各类道路、河道建设项目深度开展绿化工程,近5年内累计完成造林面积8623.05亩,林木覆盖率由19.84%提升至20.36%,其中仅去年一年,就完成造林面积852.15亩,其中新增长江沿岸造林202亩。

如今,“水中大熊猫”江豚不时来“打卡”,“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常来“安家”,“自然精灵”见证着港城生态环境向美而行的绿色蝶变。

据观测,截至目前,张家港共发现鸟类达300余种,在近5年来苏州发现的51个鸟类新记录中,有21个出自张家港沿江区域,其中包含多个国家一级、二级动物。

张家港还将“绿色”带到每一位市民的身边。自2021年起,该市持续深入推进城市绿化“微更新”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城区道路两侧、街头转角、老旧小区周边闲置地等建设“口袋公园”,确保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截至去年年底,港城城市绿化覆盖率43.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03平方米。

山水相依,绿色润城,这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解;水清岸绿,鱼鸟翔集,成为文明港城铺就生态绿毯的精彩写意。

精打细算,解码绿色转型“方程式”

绿树环绕,草木葱茏,飞鸟作客,谁能想到这样一幅生态美景竟然定格在永钢集团这样一个老牌钢铁企业的厂区当中;小池塘里,一条条锦鲤在水中穿梭嬉戏、争相觅食,谁又能想到这塘清澈见底的池水竟然来自工厂的生产废水。

永钢集团能源事业部水处理车间生产主管张涛介绍,目前永钢已建成两座高效运作的污水处理厂,可实现每天4万吨污水的“再生”,这相当于16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99%以上,基本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而在江苏沙钢集团,这笔节能账算得更精细。通过科技创新,企业上马超薄带生产线。整条生产线只有短短50米,是传统产线的十六分之一,单位燃耗减少95%,水耗减少8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四分之三。一笔笔精打细算的生态账,解的是张家港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方程式”。

推动产业结构调优“调绿”,张家港一手抓技术升级,一手抓“腾笼换鸟”。

2023年张家港3家钢铁企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成为全省首批钢铁行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县市;9家企业入选江苏省绿色工厂,入围数量创历史新高。83家化工企业关闭退出,化工企业入园率达82.5%,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首批通过全省化工园区认定复核;距离长江4公里的东沙化工园区是全省首个整建制关闭的化工园区,腾出近3000亩建设用地全力打造江南智能装备产业园。

生态环保是守护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红线,也可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竞争力。近年来,张家港在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的同时,创新推出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简称“区域环评”)、打捆环评、规划环评等举措,为“科技型、环保型、资源节约型”产业项目落地开辟绿色通道。仅去年一年,该市就有114个项目通过区域环评共享监测数据,共计为企业减负200多万元,减轻企业报批成本。

“绝大部分享受‘区域环评’的项目,都与我市‘4+4’产业链发展方向相契合,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连。”张家港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不断优化环保审批许可流程,从项目落地、资金支持、信用修复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港城经济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同步提升。

共建共享,践行绿色环保“新生活”

对比港城风貌新老照片,感受家乡环境变化;发放环保拼图,在游戏中增长环保知识……在不久前启用的张家港生态环境教育中心,200平方米的环保空间充分利用图文、声光电、智能化设备以及新媒体技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同步启用的张家港市青少年生态文化教育基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课程,引导青少年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根植生态发展理念,共享绿色美好生活。张家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市民生活,唤醒港城市民“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生态自觉。

苏州市张家港生态环境局组建“80·90宣讲团”,下乡镇、进企业、跑学校,一线宣讲环保政策,传播环保知识;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发布生态环保科普研学点位,让市民在行走中感受港城生态之美,打卡生态文明知识;南丰镇建农村在村民家中设立“和美乡风环保岗”,通过可回收垃圾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乘航小学开展“绿种子”成长课程,让孩子们通过一个小小的植物种子,体会生命之美,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张家港,生态文明不再是一个生硬的概念,而是一种人人向往并积极实践的生活方式。

张家港还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等创建活动,推广“光盘行动”“旧物新生”等环保公益行动,一场场深入人心的环保行动,汇聚起“生态文明、全民参与”的磅礴之力。而这其中,数以万计的环保志愿者是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

在近日举办的“法护长江·你我同行”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中,80余名环保志愿者走上江堤,捡拾垃圾,用实际行动为母亲河“美颜”。

“我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觉得参与环保活动特别有成就感。”活动现场,小学生孙静怡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捡到了5斤左右的塑料瓶。“我要把它们送到回收公司,让它们从垃圾变为‘宝贝’。”

2018年4月,张家港成立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着力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深度融合环保宣传教育和互动实践,将生态文明理念送企入户,为更高水平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港城建设贡献力量。

2020年至2023年,张家港市环保志愿者协会总计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1122场次,参与志愿者14341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34005小时,受众达178085人次。

从成为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到荣获县级市首个“联合国人居奖”, 再到成功入选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张家港一如既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让生态文明成为美丽港城最闪亮的名片。

赞(434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武汉市工作室品茶 » 绿色大写意点睛生态文明城